实战

从1959年开始,麦卡锡着重研究适合于非数值问题求解中运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他提出的( )语言,成为适用于人工智能问题的重要程序设计语言。

1972年,法国马赛大学的阿兰?卡麦劳发明了( )语言,它是继LISP语言后的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又一种编程语言,用于数学定理证明。

1956年的夏季,在美国达特茅斯大学一批年轻学者召开了一个研讨会,他们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这次开创性的会议标志着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并正式启用( )这个名词。

( )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50年代计算机存储器非常昂贵,为了节省内存空间,( )开始采用6位数表示日期,即年、月、日各两位,这一习惯被沿用下来,居然成为危害巨大的“千年虫”问题。

( )是杰出的女数学家和计算机语言领域的带头人,为了纪念她在电脑软件方面的杰出贡献,世界电脑界设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奖,她被称为计算机软件之母。

( )是获得IEEE组织颁发的计算机先驱奖的唯一华裔计算机科学家。

在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的研制小组中担任线路设计和实验调试的科学家是( )。

( )是指:一个人在不知情的条件下,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和一台机器进行问答,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分辨不出与他交流的对象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可以认为是能思维的。

1936年图灵在一篇论文中描绘了一种自动机器模型,现在人们把它叫( ),它奠定了现代计算科学的理论基础。

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和模型是由( )在193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中提出并奠定的。

我国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是在1958年诞生的,定名为( )。

( )教授是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

中国的计算机事业起步于20世纪( )年代中期。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 )作为逻辑元件。体积更小,耗电更省,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

第二代计算机使用( )作为逻辑元件。晶体管与电子管相比,具有体积小、寿命长、开关速度快、省电等优点。

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是( )。

早期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采用( )作为基本逻辑元件,体积大、耗电多、价格贵,运行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

( )的诞生宣告了人类从此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ENIAC 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 )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储存信息。

参加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的科学家有莫奇利和( )。

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诞生,名字是( )。

1944年Mark-I计算机在哈佛大学投入运行,使巴比奇100年前提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它是由( )设计的。

Z-3计算机是采用了二进制运算,是第一台真正由通用程序控制的计算机,它还全部采用了( )进行运算。

第一个采用电器元件制造计算机的是德国工程师( )。

历史上,设计了第一台分析机的计算机先驱是( )。

历史上,设计研制了第一台差分机的计算机先驱是( )。

世界上第一台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机械计算机是科学家( )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能进行加减运算的机械计算机是科学家( )发明的。

15世纪以后,天文和航海的发展,苏格兰数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帮助乘法运算的工具,叫后人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