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从根本上决定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原因是( )。

1936年,苏联正式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在本国基本建成,其标志是( )。

农民、士兵和工人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分不满,在这紧要关头,新经济政策应时而生,包括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小工业企业发展。除此以外,还有( )。

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生产、分配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非常措施,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 )。

英、法、美等国家开始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重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不同于与后来一些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 )。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依然是谋生的手段( )。

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形式是议会斗争( )。

在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

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根源在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 )。

1937年,苏联超额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

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思路是优先发展轻工业( )。

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苏维埃政府从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向共产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 )。

粮食税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它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和农民、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性质( )。

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工业国有化只包括大企业的国有化,中、小企业不实行国有化( )。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粮食问题( )。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同时,也得到了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党人、立宪民主党人的支持( )。

1918年3月3日,苏俄政府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给新生的国家赢得巩固政权的时间( )。

1916年,列宁撰写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指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

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关于垄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其中,不包括( )。

经济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其消极影响( )。

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向外“输出民主”,进行了一系列争,中东地区战乱不止,许多国家政局动荡,宗教和政治派别冲突不断,致使经济凋零,民不聊生。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战争( )。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使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一变化的是( )。